「女人的母性是一種精神疾病!」(Motherhood is a mental illness!) 在《舞孃騙很大》裡出現兩次,第一次是充滿喜悅與驕傲,而第二次卻是背叛和失望的吶喊。
《舞孃騙很大》改編自潔西卡·普雷斯勒(Jessica Pressler)在雜誌《紐約》上的一篇專欄文章《The Hustlers at Scores》,聚焦在一群原在脫衣酒吧工作的舞孃,因為金融風暴生意蕭條,因此決定自行「創業」,找錢途。
⠀⠀⠀⠀⠀
單從預告片解讀會以為《舞孃騙很大》會如同《華爾街之狼》、《瞞天過海》系列,劇情步調為娛樂十足的犯罪動作片路線。但實際電影不將重點放在五光十射的酒吧生活,而是將規模放小,聚焦挖掘角色內心的掙扎反動,用真誠角度娓娓道出舞孃們小小生活的悲與喜。
主角黛絲妮 (吳恬敏 飾) 每天晚上到脫衣俱樂部工作,努力取悅男性顧客,只為賺多點錢照顧年邁的祖母,但是辛苦賺來的錢總是被俱樂部保全以保護費之名壓榨。洩氣之餘,有天看見俱樂部紅牌舞孃雷蒙娜 (珍妮佛洛佩茲 飾) 性感奪目的鋼管表演後,決定接近對方討教。於是兩人的情誼日漸升溫,也從同事慢慢成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朋友。直到金融海嘯的來臨,打亂脫衣俱樂部原本的光景,迫使黛絲妮和雷蒙娜走上另一條賺錢的不歸路。
⠀⠀⠀⠀⠀
然而,雷蒙娜和黛絲妮的詐騙事業試圖以經濟學裡「供需法則」試圖合理化自己的非法行為。她們看準華爾街金童們的好色膚淺,提供自己的美色,換取男人的金錢。表面上雖然看似是對於消費主義的反擊,但是實際上雷蒙娜和黛絲妮仍陷在消費主義社會的膚淺之中。她們在獲取大把金錢後,拼命購買奢侈名牌滿足物質慾望,此般行為與好色的華爾街男人並無不同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《舞孃騙很大》的敘事結構相當緊密,故事交叉在回憶和現實之間。開場十分鐘後,場景才首次切回訪問畫面,此時觀眾才意識到原來剛剛看到的一切都是黛絲妮的回憶。透過黛絲妮和記者的訪談,道出自己與雷蒙娜之間如同「走鋼索」的複雜情感關係。編劇/導演蘿倫絲卡法莉亞也善用各種物件來凸顯角色前後的內心變化,像是全盛時期 雷蒙娜身上的皮草大衣、皮革包包,對比後來簡單樸素的 T-Shirt ,以及非常迷你的廉價皮包。用無聲的視覺語言告訴觀眾,真正重要的東西不是有形的財富,而是人與人之間的無形情感。
⠀⠀⠀⠀⠀
音樂也是《舞孃騙很大》的一大亮點。流行樂曲蘿兒 (Lorde) 的《貴族》 (Royals) 、小甜甜布蘭妮 (Britney Spears) 的《Gimme More》穿插在俱樂部的場景轉換之間,搭配慢動作處理畫面,襯出舞孃們銳不可擋的氣勢。到後段曲風一變,在最歡樂的聖誕節團聚慶祝場景,卻放入蕭邦的「離別曲」,讓觀眾感受視覺與聽覺的情緒衝突,巧妙地預示角色間未來友誼的變化。
⠀⠀⠀⠀⠀
電影最後並沒有交代雷蒙娜和黛絲妮在事發多年後是否和解原諒,但是儘管現實中的結局未知,《舞孃騙很大》已經精,的呈現這群舞孃們的掙扎和猜忌情誼,帶領觀眾走過一場悲喜交織的友情奏鳴曲。最後,不只女人的母性是一種精神疾病,女人的姐妹情誼也是一種精神疾病呢!